2024-09-29
9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4年第三次專題推進會。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王宏志在會上表示,目前深化提升行動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下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勁頭推動改革,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確保今年完成70%以上主體任務。
會議部署了近期要突出抓好的重點改革舉措,例如,圍繞新技術、新領域、新賽道開展更多高質量并購;到2025年,國企必須普遍推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要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國有企業各級負責人薪酬、津貼補貼等;強化創新包容,對創新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即使只證明此路不通,也應予以肯定。
據了解,國務院國資委已經批復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共112個項目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此外,推動新時代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振興專項方案也已印發。
會議要求,進一步完善企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用好相關支持政策,注重培育科技領軍企業。積極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以創新創造為導向,在科研人員中開展多種形式中長期激勵。要賦予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允許科技人員在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權。
“國務院國資委已經批復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共112個項目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相關單位要抓緊啟動這項工作,盡快落實。”王宏志稱。
會議還提出,完善支持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應用的政策和機制,搭建綠色通道,提高成果轉化效率。同時,鼓勵通過區域性綜改試驗等載體,推進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深度合作創新,支持地方國有企業積極參與中央企業創新聯合體建設。
進一步優化布局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也是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點。
會議要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不斷完善發展政策和治理模式,結合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發展戰新產業,防止過度競爭和“內卷”。健全推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工業軟件等重點產業鏈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王宏志強調,完善企業主責主業動態調整制度機制,圍繞“三個集中”明確重點投資領域和方向,整合優勢資源發展核心主業,嚴控非主業、“無關多元”投資。
會議明確,加大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力度。圍繞新技術、新領域、新賽道開展更多高質量并購,做好并購重組后整合融合,積極推動“兩非”“兩資”有序退出,完善退出綠色通道,騰挪更多資源發展戰新產業、推動科技創新。
會議明確進一步深化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要求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要在“剛性兌現”“提質擴面”上下功夫,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要在“更廣”“更深”上下功夫。
王宏志表示,到2025年,國有企業必須普遍推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要清晰界定“退出”標準,用好績效考核結果,進一步規范退出的情形,不能用違法違紀、到齡退休、主動離職等替代業績考核不合格的“退出”。要防止只有制度、沒有動作,深化提升行動實施以來尚未開展該項工作的企業,原則上都要在年底前真正行動起來。同時要防止簡單以調整退出比例劃線、搞“一刀切”,真正體現強激勵硬約束。
會議還要求,收入分配機制要在“精準”“規范”上下功夫。要強化正向激勵,推動各項科技創新激勵措施落實落地。要加強兜底保障,薪酬分配進一步向基層苦臟險累一線崗位傾斜。要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國有企業各級負責人薪酬、津貼補貼等,按有關規定調節不合理過高收入。
會議要求,進一步完善國資國企管理監督體制機制。各級國資委要認真研究增強各有關管理部門戰略協同的工作機制,強化在科技創新、戰新產業發展、重要資源要素配置等重點領域的戰略協同,加強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王宏志表示,推動盡職合規免責取得新進展。針對大家反映的當前合規免責的條件和程序不夠明確、操作性不夠強等問題,要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進一步細化在履職盡責前提下免予追責的具體情形和適用條件。可考慮以科技創新作為切入點,強化創新包容,對創新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即使只證明此路不通,也應予以肯定。
來源:知情會